一、背景:中国拓展训练行业消费者调研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三、概念
四、报告正文
(一)中国拓展训练行业发展:现状概述及发展历程回顾
(二)中国拓展训练行业用户需求
(三)未来3-5年中国拓展训练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附录:中国拓展训练行业消费者调查问卷
一、背景:中国拓展训练行业消费者调研
中国拓展培训师培训学院网(网址:http://www.cobtti.com/)于2014年1月举行了中国拓展行业消费者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540份。问卷主要由那些接受过中国拓展训练机构服务的用户反馈意见构成,包括对拓展机构服务要素(活动项目、培训师、收费等)的评价,以及个人对于拓展训练的需求等内容。问卷详情见附件。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用户需求部分的数据主要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有关拓展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数据和资料来源于对一些拓展训练服务提供机构主要管理人员、培训师等的深度访谈,以及下列公开信息的渠道: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和教育领域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企业年报、季报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三、概念
拓展训练概念与体验式培训(Outward Bound)概念密切相关,后者来源于国外,是指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培训和学习方式。在这种培训过程中,学员通过培训师的引导,与团队其他成员不断交流,充分参与活动从而获得直接认知,提升认识。与传统教育中“先知后行”的方式相比,这种以参与活动开始,“先行后知”的培训方式被称为“体验式培训”。
1995年体验式培训作为一种培训理念和教育产品,开始引入内地,开发了一套叫做“拓展训练”的课程。2006年,上海众基教育集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等,也申请了“拓展训练”的商标注册。“拓展”这两个字,非常贴切地反映出这套产品的理念和内涵,以至于到后来这个原本属于一个公司的、一个特指产品的一个商标,一个品牌——拓展训练,在中国泛化成了一个行业的代名词,比“体验式培训”更加广为人知。
到2014年,拓展训练在中国发展了19年,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它不仅像国外Outward Bound一样,注重将体能活动与户外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在市场、机构性质、客户、课程等很多方面具有一些区别于国外Outward Bound的特征。总的来说,国内的拓展训练一般是将户外极限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结合起来,集探险、刺激、娱乐、和教育于一体,整个活动通常包括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总结分享四个环节。
四、报告正文
(一)中国拓展训练行业发展:现状概述及发展历程回顾
1、中国拓展训练行业现状概述
第一,十几年来,我国拓展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第一,人们对这个从无到有的行业的认知明显提高。2008年有学者在上海、广州、北京、长沙、武汉等地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从整体上看,对于体验式培训不是很了解的人数高达90%,他们参加体验式培训的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安排。而2011年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拓展训练行业“不太了解”和“参加训练前从未听说”的人数为71%,整体上下降了19%,说明近几年来人们对体验式培训和拓展训练行业的了解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该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
第二,从事拓展训练的机构数目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开设的课程上百种。目前,国内每年培训人数超过千人的、比较正规的专业拓展培训机构已有300多家,至于那些参与组织拓展训练的机构则有千余家,包括各类培训学校、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咨询公司等,这还不包括成立了特种旅游部提供拓展训练服务的多家旅行社。一些大的培训机构建有多个拓展培训基地,在全国有多家分支机构,比如上海众基企管顾问集团已设有6个专有培训基地,拥有培训师20余人,8年来,全国累计培训量已突破100多万人次,服务的企业突破两万家,成为国际上培训总人数最多的体验式培训机构之一。
第三,在国内,能够定期、常规化参加拓展训练的一般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国家机关、高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大型组织,有的组织已将拓展训练作为新生入学、新员工入职的必备环节。鉴于大型国企及机关、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拓展训练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参训单位分布在银行、保险、电信、移动、电力、教育等诸多行业,参训学员从高层管理人员至普通员工不等,通用电器、IBM、惠普、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跨国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北大方正、海尔等都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员工教育和培训的必修课。
第四,拓展训练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课程体系,从湖南省拓展训练课程分类表中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为今后课程的深度开发以及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表摘自吕咏梅硕士论文《社会与经济效益下的湖南拓展行业发展研究》,2009年)
第五,行业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拓展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为例。最初,能否胜任拓展培训师一职是由培训机构自己确定的。到了1999年之后,拓展行业中有规模的培训公司都有了内部的认证和培训师标准,但这时各家培训机构标准不一。随拓展训练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混乱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2004年,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指出,登山运动派生出来的,或与登山运动有一定关联的体育运动,如:各种自然岩壁、人工岩壁、冰壁的攀登、山区健行、峡谷运动、山地运动、野外生存、洞穴探险、蹦极运动、拓展运动、群众登山运动等,均属于登山协会负责,从事拓展培训的机构必须到登山协会认证。2005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全国定向拓展培训标准化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结合我国人力资源培训、拓展训练、户外运动、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体育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经多方权威专家认证的基础上推出定向拓展培训师职业资格认证,将拓展培训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以推动拓展培训行业和青少年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于同时开设了第一期定向拓展培训师职业资格认证特训班。目前,《拓展培训师》和《户外运动领队》的培训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根据《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该证书可以作为培训学员从业的凭证同时,也可以作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时,接受过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的证明。2014年3月,众基拓展培训师培训学院在人保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的授权和监督下,面向社会培训户外体验式培训师。
2、国内拓展训练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对于国内拓展训练行业来说,1999年是一个界限,之前和之后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训练机构数量明显增加,但问题是这些机构在全国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等。这些城市一般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庞大的人口规模,或者经济、文化比较发达。
第二,拓展训练机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几乎所有能涉及拓展培训的机构都参与了拓展培训行业,中青旅、国旅等旅行社也纷纷成立特种旅游部,开始涉足拓展培训项目。一些旅行社的老总认为,拓展公司在旅游方面的经验并不如旅行社,而且价格相当高,很难打开市场。而旅行社正好具备办旅游的优势,只要额外请一些拓展的专业教练,参加拓展游的客人往往只需要增加二三十元的费用就可以有拓展的效果。传统行业涉足拓展训练领域,一方面促进了拓展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不规范竞争等情况时有发生。
第三,拓展训练产品走向专业化、多样化,这与参训单位和市场需求的细化和多样化有关,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出来的课程也差异很大,中小学生主要以体验小项目、游戏为主,而针对企业的拓展训练项目与不同企业的内训结合起来之后,必然呈现出很大差异。学时安排也逐步多样化,以一天、两天培训时间为主,还出现了半天课程等。各拓展培训机构分别推出自己独具风格的课程:半天旅游半天拓展、一天旅游半天拓展、边旅游边拓展等课程供客户选择。
第四,从业人员性别比例随着拓展训练产品的多样化而有所改变,由最初的几乎为零,达到目前的15%-20%,但男性拓展培训师还是占据了主流,这种情况的主要由拓展培训的行业要求决定的。拓展训练过程需要培训师有着较好的体力,拓展培训师必须有足够的体能来支持他与学员一起进行一定负荷的运动。特别是在野外拓展训练中,很多时候需要特别照顾那些体力较弱的学员,而这一任务多数时间都是落在培训师的肩上,对拓展培训师的体力要求更大,这时女性培训师的劣势就比较明显。但现今很多拓展培训机构己对拓展训练课程有了明确的分工:拓展训练器械师、拓展训练课程布置、监控师、拓展培训讲师等,对于拓展培训讲师这一职位来说,体力弱的劣势就不是太明显了。
第五,专职培训师与兼职培训师的比例有了明显变化。在1995年及之后几年中,是拓展训练的引入阶段,那时,几乎所有拓展培训师都是专职拓展师。随着国内拓展培训机构的激烈竞争,从事拓展培训师一职的人员的不断壮大,一些培训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更多地利用低廉的兼职培训师,致使在校大学生一度成为培训师的主力。现在,专职培训师比例大约降到拓展行业培训师总数的20%左右。从培训师的人员构成上看,一部份是属于对户外感兴趣且一直从事户外运动的人员,一部份是运动员,一部份是退役军人,一部份是高校或中学教师,还有一部分是高校学生。
第六,国内拓展训练出现大众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训练费用明显降低,由拓展训练进入国内初期的每小时几百元降至现在的每天几百元,普通百姓能承受得起;另一方面,娱乐化色彩加强,培训色彩淡化,尤其是体育旅游、拓展旅游等结合在一起后之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目前,拓展训练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游玩体验为目的的课程,培训对象主要为减轻压力或感受刺激而来,只需要拓展培训布置项目,他们只是体验,而无需交流、总结。
(二)中国拓展训练行业用户需求
目前,国内的拓展训练用户以大型国企、外资企业、高等院校及其他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为主,而且,主要作为学校新生入学、新员工入职等培训项目而存在。在我们的调查中,58%的个体消费者在“您参加拓展训练的频率”一项中选择“无规律”,即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结论。在有些国家,类似我国拓展训练的课程是完全向全民开放的。一年的课程提前排好,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已经变成了非常普通的教育。我国提供拓展训练服务的绝大多数是营利性机构,而国外往往是非营利性机构在做这些事,差别可能由此产生。